2019年上半年,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加5.0%,較2018年全年的用電量有所回落,這引發了人們對我國經濟降溫的憂慮。

我國國家動力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25日回應說,盡管2019年上半年用電量增速回落,但仍然是近6年來相對較高的一個增速。
數據顯現,2014年我國用電量增加4.1%,2015年增1.0%,2016年增4.9%,2017年增6.6%,2018年增8.5%。
李福龍指出,用電量是經濟的“晴雨表”。近年來,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服務業的比重繼續進步,從2010年的44.2%上升至2018年52.2%。經濟結構發作的改變在電力消費方面體現得尤為顯著:
從用電結構看,上半年,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算計為31%,比2018年同期進步1.2個百分點;第二產業用電比重為68%,較去年同期下降1.2個百分點。
李福龍泄漏,從貢獻率看,上半年,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算計上拉用電增加2.8個百分點,貢獻率為56.5%,比去年同期進步14個百分點;從新舊動能的改變看,上半年,先進制造業、高新技術產業用電堅持較快增加,如專用設備制造業、電氣機械和器件制造業用電增速均超越或挨近6%,信息傳輸/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增加超越13%,帶動新興產業用電增加4.9%,高于制造業用電增速1.5個百分點。
李福龍著重,從世界經歷來看,產業結構轉型、服務業比重進步的進程一般伴隨著用電增速下降,因而,當時和往后一段時間,用電量從前些年的高速增加階段“換擋”至當時的中速增加階段是必然趨勢。
不過他也表明,受部分范疇會集施行電能代替、極點氣候等要素影響,不掃除單個年份用電增速會呈現較大起伏動搖的狀況。
|